央广网北京7月7日消息(记者 智陈阳)有一些零食听起来很健康,甚至被认为有营养,而实际上却是高糖、高盐、高脂肪或高热量的“伪健康”食品。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政策指南以保护儿童免受食品营销的有害影响。《指南》指出,儿童正持续受到食品营销的强势影响,而这些营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可能吸引儿童的策略,推广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游离糖、钠 (盐) 含量较高的食品。这些花式营销对儿童的食物偏好、食品选择和膳食摄入都会产生有害影响,也会引导儿童向家长要求购买这些营销食品,并对规范儿童食品消费十分不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高饱和脂肪酸、高反式脂肪酸、高游离糖或高盐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营销进行强制性监管。
面对这些风险,应该如何指导家长和儿童选择食物?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餐饮管理系主任、央广网《央广营养课》专家团成员姜慧,详细讲解儿童零食选购方法。
(资料图)
这些都是“伪健康”零食
市面上不少零食主打“健康牌”,姜慧提醒,以下这些零食是“伪健康”零食,家长和孩子需要警惕:
1.无糖饮料、无糖零食。无糖而又有甜味的食品大多添加了甜味剂,也就是“代糖”。顾名思义,“代糖”就是糖的替代品,属于食品添加剂,是依靠化学反应让大脑能感觉到甜味,不宜长期大量饮用。
2.各式辣条。虽然辣条主要原料是大豆制品,但在调味料里,会添加过多的盐,容易造成盐摄入过量。
3.含有反式脂肪酸(氢化油、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的零食,如威化食品、巧克力、蛋黄派及各类甜点。
姜慧表示,儿童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零食将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儿童青少年龋齿、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数据显示,6岁以下和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小胖墩”层出不穷,而肥胖则可导致多类疾病。
这样选零食“不掉坑”
1.认真阅读食品标签。选择外包装食品标签完整的零食,对标签内容仔细阅读,再决定是否购买。
2.选择标有“有机食品”的零食。“有机食品”表示该食品是基于无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食材加工而成。
3.选择原味干果。《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学龄儿童每周坚果摄入量为50至70克,尽量选择原味口味,不要选择碳烤、椒盐等口味,这无形中会增加盐的摄入量;
4.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尽量不选深加工食品。比如尽量要选新鲜的水果蔬菜,不选果汁和蔬菜的加工制品。
阅读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可以了解原料组成、能量及核心营养成分含量。姜慧提醒,如果配料中出现氢化油、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字样时,需要警惕反式脂肪酸;如果出现“无糖”字样时,要清楚这指的是该食品中没有添加蔗糖,但不代表该食品中没有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糖类化合物。另外,家长还需要注意食品标签中的过敏原信息,避免引起儿童及青少年过敏现象发生。
姜慧倡导,学校应定期向家长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实现家校共育。姜慧认为,学校应加强健康饮食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定期开展专题知识教育活动或配备营养指导员,培养学生的营养素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23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22例,其中39例确诊
“云健身”热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做出诸多重要部署,其中,...
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5月24日)晴转阴,最高气温34℃;傍晚至夜间雷雨大风来袭,阵风7至8级,需注意防范。明天,北京最高气温将降至30℃
“全程网办”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渠道 实现补贴申领“一次都不跑”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得益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的运行...